人的才能是各种各样的,拔尖除了智商较高、做事效率较高之外,并不能说明别的。在西方,教育被人们看得比较单纯,就是认字识数而已,没有更多的意义;而在中国,所有人都把它当成唯一的出路,是一件要玩命的事。
本文来自“问对教育”
在文革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之后,有了许多无尖可拔的经历和职业,比如,在美国读书,大家只是读学分写论文而已,无人可比;再如,回国工作,只是各自搞研究写专著而已,并不竞赛。步入晚年,回顾一生,觉得总想拔尖其实是个幼稚病。
一味追求拔尖是幼稚病
由于天生智商比较高,我从小学习就一直拔尖,小学时总是班干部,考试总是第一,中学是班上唯一的少先队大队委员,要不是文化革命打断了这个拔尖的模式,恐怕还要一直拔下去,直到终老。
在文革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之后,有了许多无尖可拔的经历和职业,比如,在美国读书,大家只是读学分写论文而已,无人可比;再如,回国工作,只是各自搞研究写专著而已,并不竞赛。步入晚年,回顾一生,觉得总想拔尖其实是个幼稚病。
竞争选拔制度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制度,被世界高度评价,因为它可以保证不因出身背景只按智力水平遴选人才,尽管考八股有很多弊病,但是也比只靠世袭和关系选拔人才要强。
现代的考试制度也属这一性质,是一种公平选择人才的制度,有人甚至认为高考制度是当今中国唯一真正公平的竞争制度,其他竞争都因为受既存政治资本、经济资本、文化资本的影响而并不真正公平。在这种竞争选拔制度下,每个人都从小就形成了追求拔尖的心理,在其中确能拔尖的人也不免有点自鸣得意,这是很自然的。
但是,一味追求拔尖是个幼稚病。它是虚荣心的表现。人的才能是各种各样的,拔尖除了智商较高、做事效率较高之外,并不能说明别的。比如不少智商高的人,情商很低,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连异性朋友都找不到,就像《生活大爆炸》里的那几位极客。智商不低,但是交友方面一败涂地,生活得并不快乐。
此外,在追求拔尖的过程中,人会较少创造性。因为所谓拔尖就是在既有的规则和轨道上的赢家,世界上真正伟大的文学家、艺术家、科学家都不一定是在既有规则竞争中的优胜者,成功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就更不一定。
因为凡是要做出真正伟大的事业,必须要有原创性,要比所有的过去的成功者都高明,要敢于藐视既有的规则,有更新颖的思路。一味追求在既有轨道上往前跑,就不会有另辟蹊径的念头,就只能得到世俗的成功,也就是比一般人做得好些而已,不会成就真正伟大的独特的原创的事业和作品。
最后,在追求拔尖的过程中,人会过于入世,过多把心思放在俗世的目标上,比较少关注精神的修养。归根结底,尘世的一切努力只是过程,不是目的,目的应当在灵魂和精神的层面。如果把世俗的成功当成了目的,人生就会变得异常狭隘,所有的喜怒哀乐也会变得异常局促,精神生活会变得干瘪枯燥,人也会显得缺少灵性,甚至丢掉灵魂(如果此人曾经有过灵魂的话)。
总之,真正成功的人生是灵魂澄澈、精神丰满的人生,从这个意义上说,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完全有可能是个行尸走肉,他们徒有睥睨众人的外表,却没有内心的丰满和宁静,没有生存的愉悦和幸福,因此也就算不上拥有了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生。
人家是学点知识,咱们是玩命
中国人和西方人心目中,所谓教育不是同一种东西。在西方,教育被人们看得比较单纯,就是认字识数而已,没有更多的意义;而在中国,所有人都把它当成唯一的出路,是一件要玩命的事。西方的人上学像走在一条宽敞的大路上;中国人上学像走一条独木桥。我想这里的原因有几个:
一是中国古代考八股的影响:要想进入仕途,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,学习考试是唯一的办法。范进中举的故事脍炙人口;人生三大得意事之一就有金榜提名。西方的官不是这样来的,所以没有人会这样想教育。
二是当代社会城乡差异实在太大,农村人一旦考上大学,生活质量会提高好多倍,从乡下人变城里人,从社会底层升上中层。所以稍微有点智商、有点抱负的农村孩子都会以背水一战的心情学习考试,在他们心目中,考中了就上了天堂,考不中就下了地狱。
三是大学名额太少,不像西方那样基本上想上的都能上。僧多粥少,所以要打破头。
这样的学习,动力大则大也,但是没有人还会从单纯增加知识的角度看学习,也没有人能感到学习的快乐。人们感受到的只有竞争的压力,只有苦不堪言,没有轻松愉快,没有兴趣盎然,没有纯粹从了解新事物而来的欣喜。
那天看一个美国电影,正好有小学一年级上课的情景。一位疯疯癫癫的女老师在那里绘声绘色地讲着什么小动物的故事,手舞足蹈,逗得小朋友哈哈大笑。课上了一阵之后,小朋友全睡了,横七竖八躺了一地(当然,教室里是铺了地毯的)。
联想到那天我们带壮壮去看一位心理医生朋友,她说,孩子的逻辑思维(数学)能力在8岁才成熟,所以一年级应当只讲故事,根本不学数学。根据她的观察,壮壮在班里考最后一名并不是智力有问题,她说他完全没有问题,而且说这个孩子很有幽默感。问题还是出在学校。我们担心壮壮考不过一年级的升级考试,她干脆利落地说:上不了学就不上学呗。
既然不是孩子的问题,那就是学校的问题,是教育模式的问题。拼命地用中国古代考八股的方式考孩子,究竟是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?而且这种对考试和分数的强调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,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?国外有小学根本不考试、不打分的,寓教于乐,所有的孩子在游戏中慢慢学会了拼写,学会了计算,了解越来越多的知识。
中国的教育模式与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?答案就是所谓教育在中国和在西方根本不是一回事:人家是学点知识,咱们是玩命。
◐
﹀
致极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| 融汇东西古今,成为博雅教育的典范
▲点击上图,填写面试申请
(报名截止时间:4月30日)
更多详情,您可咨询电话/微信:19542818804